《有一种美酒未尝心已醉》
凌云凤
三月初日恰逢农历的二月二,或许是苍龙昂首唤来了春姑娘,阳光灿烂温暖异常。车站里大街上,欢乐出行的人们脸上溢出的是满满的喜悦。
不久前有幸受到李永亮老师的邀请,在中国文化中心参加了别具一格的诵诗品茶元宵茶会,因为所诵的并非传统诗词,也没有常见的丽人优雅的茶艺演示或猜谜抽奖等涉及元宵节的项目。12位朗诵者来自不同行业个个身份不凡,他们用丰富的感情和高超的朗诵技巧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李老师所作以茶为主题的十四行诗的世界,用美妙的声音描述了12个感人的故事,展现了12幅色彩各异的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起了我大大的好奇。我仅知道十四行诗起源于意大利流行于欧洲,主要描写爱情,为何旅日多年的李老师热心于十四行诗的创作呢?这些朗诵者都工作繁忙,为何甘愿牺牲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来把它搬上舞台呢?
欣赏了精彩的演出,品尝了甘醇的香茗和甜糯的汤圆,可谓既饱了耳福又饱了口福,我怀着对李老师以及相关人员的感谢和对朗诵者的赞叹离场回家了。
就在那两个问号在脑海中已近消失时,李老师又邀请我参加三月一日举办的该茶会有关人员的交流会。欣喜过后却为是否前往犹豫不决。一来我认识李老师时间不长,和这个团队也无交集,似乎提不出可交流的话题。二来我当日仅仅是一个观众,没参加任何服务,又不懂作诗或朗诵,能为交流会做什么贡献呢?但毕竟不想放弃揭开那两个问题谜底的机会,就作为一名听众兼食客(会场设在著名的中国菜馆《东京阁》 )赴会,再度既饱耳福又饱口福吧。
交流会上经李老师的详细介绍,我进一步得知十四行诗的特点以及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影响,也知道了莎士比亚是十四行诗体开创者之一。李老师特别谈到他开展十四行诗创作的心愿,是为了创新,要突破该诗体主题单一的局限,寻求表现广义的爱,描述多样的社会现象和人类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而中国人将西方的长诗形式与具有汉语特色的押韵相结合,不仅内容广泛也更具音乐感。的确老师的作品语言平实朗朗上口,打动人心,走出了一条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新路。这也离不开朗诵者团队的无私奉献。他们中有著名的画家翻译家医学家,出于对朗诵艺术的热爱和对文化创新的热心宣传,利用业余时间倾力倾情的演出,不仅丰富了在日华人的文化生活,也是以身作则的跨界交流,树立了一专多能的好榜样。最后他们集体为大家朗诵某个作品的片断还是会前临时决定的,这种敬业的精神让人动容。听了其他出席者的自我介绍,才知道大都是各界的精英,他们谦虚低调为元宵茶会提供了各种资助,令人敬佩。
诚然,诗作者和朗诵者如绽放的红花,而赞助者和聆听者则似绿叶,互相映衬倍添美丽。作为一片绿叶陪在红花旁,不也是一种小小的贡献吗?我又何乐而不为呢。
《东京阁》果然名不虚传,汇集了中餐各谱系的代表,所上菜品均是色香味俱全。交流会就像这席盛宴,有对文化知识和交流活动的介绍,还提供了有关医疗养生等有益的信息,也结识了新朋友。更出乎我意料的是,交流会即将在抽奖的高潮中结束时,我竟然抽中了最后一个奖品—一瓶玫瑰汾酒!
手捧着这份珍贵的名酒,想到参会的满满的收获,只觉未尝心已醉!
#{{item.rowno}} {{item.content}}
{{item.reg_date | date}} {{item.acc}} {{item.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