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访问量:122423

快讯:为方便阅读,可将“东京亮点”的链接保存在手机桌面上(不占容量)方法是:点右上角>点浏览器>选发送>再选保存桌面>OK了。

村上春树《边境 近境》的中国书写 (4)
阅读量:122424
作者:海蓝
2019-04-22
村上春树《边境 近境》的中国书写 (4)

2,村上春树自身极为崇尚西方文学文化,而归根结底对中国的态度是歧视
 
村上春树是个典型的西方文学文化追求者。从中学时代就开始阅读河出书房的《世界文学全集》与中央公论社的《世界文学》,尤其对美国文学情有独钟。他的文学创作被公认为美式写法,其处女作《且听风吟》在日本荣获第二十二届群像新人奖时,评委丸谷才一给他的评选词题为《美国新小说的影响》,并指出:“在美式小说上赋以日式的抒情,这也许会成为这位作家的独创。”村上春树还翻译了众多美国作家的小说,因此成就了他的另一个身份——美国文学翻译家。除了文学,他还痴迷于爵士、摇滚等西方音乐,喜欢西方电影、西方餐饮等,他的小说中也处处充斥着这些西方文化元素,使得他的小说始终引领一种时尚,也是其小说在世界流行的原因之一。2003年在接受法国记者的采访时,村上春树这样表达自己对西洋文化的态度:“年轻的时候,我听过披头士或大门乐队的歌,读过美国小说,推理小说,SF小说,看过好莱坞经典黑色电影,我曾沉迷于像这样的音乐、小说、电影之类的大众文化之中。这是我自身过去喜欢的东西,想说的是现在还在持续不断地喜欢这些。这是我个人世界的本质上的一部分,也是为谈我自己而不可缺少的话题。就是一种敬意吧。”[12]村上春树还非常喜欢在欧美一带旅行,并写下不少游记,结集出版的不仅有这部《边境.近境》,还有《远方的鼓声》、《雨天炎天》等。总之村上春树对西方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
 
村上春树同时作为日本人又持有一种优越感。他通过自己的作品,虽然也为战后日本经济高度增长后的迷失或终将走向何方而表示担忧,本论文所探讨的这篇题为《诺门罕钢铁墓场》的中国游记中,作者到达目的地诺门罕遗址也是为这方面的担忧而做了深度思考。但他对日本的科技与物品质量之高感到自满。在小说中都有体现。譬如,在长篇《海边的卡夫卡》中,因主人公田村卡夫卡想听一下佐伯年轻时创作发行的名为“海边的卡夫卡”的唱片,大岛便从图书馆仓库里找出一个落满灰尘的山水牌老式立体声组合音响,尽管那音响距最新型至少过去了二十五年,而且长时间闲置不用,却仍有那么考究的声音出来,作者有意安排小说中的人物大岛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的国家固然有多得数不清的问题,但至少应对工业技术表示敬意。”
 
关于村上春树对中国的态度,他说自己“对中国和中国人决不怀有不好的感情,相反,总的来说是有极大兴趣的”,这里“决不怀有不好的感情”的说法很微妙,他并没有肯定自己对中国怀有好的感情。有学者认为村上春树有着浓厚的中国情结,一是因为村上春树的父亲曾在二战中作为日本的士兵之一参加过中日之间的战争,而其父战后一直到去世每天早上面佛为战死的人们不分敌我地祈福,这给村上留下难忘的印象,并让他深思,但笔者认为这只能说明他对战争的态度,而非对中国的态度。再有,村上春树在小说中有很多中国元素,甚至还出现了题名为《去中国的小船》这样的短篇小说,当我们中国读者本以为村上春树对中国情有独钟并心怀喜悦时,他后来对小说题名做了这样的解释:“这个题名是从Sonny.Rollins演奏的有名的‘去中国的小船’曲目得来的。因为我非常喜欢他的演奏和这首曲子。除此以外没别的动机。用‘去中国的小船’这个题名能写出什么样的小说,我本身对此很感兴趣。”


 
村上春树对中国“总的来说是有极大兴趣的”,究其原因,除了与日本相关的旧满洲话题、战争话题,他在很多地方都说到中国是个不可思议、难以捉摸的国家。对于唯一的中国之旅,村上春树还在一篇随笔里提到,题为“奇怪的动物园”,回忆起去中国大连的动物园,看见有个笼子挂着“猫”字的标牌,里面是一只静静睡着的极为普通极为常见的猫而已,村上写到:“跑来中国一趟,何苦看一只再普通不过的猫看得这么入迷呢?连我都觉得莫名其妙……睡觉的猫世界哪里都有,而观看动物园笼子里的猫的机会却不是那么多的。我切实感到中国到底是个深有底蕴的国家。”村上春树还出版过几本与读者交流的书,读者跟他说起中国人在看灾难影片《泰坦尼克号》中大批乘客从垂直下沉的甲板上滑落入海这一幕时都哄堂大笑的事,村上春树这样看待说:“在《泰坦尼克号》那种场面前哄堂大笑,毕竟是相当过分的。中国人自古以来都习惯了那种大悲剧,也许会觉得‘何必呢,就这程度’,于是笑破肚皮。确实那是个稀松平常地说到‘那年闹饥荒,死了大约二百万人呢’的国度。我也去中国旅行过,短暂逗留期间,就有感到奇奇怪怪的地方。”而当有读者谈到村上春树在中国相当有人气并问及他本人的感受时,他首先说:“我也曾去过中国,无论如何那是个一切都异乎寻常的国家,那里究竟在发生着什么,有些对我来说难以把握”。
 
村上春树就中日钓鱼岛之争的发言也值得我们关注。2012年秋因为钓鱼岛之争中日关系非常紧张,9月28日村上春树寄稿于日本的《朝日新闻》,发表了题为《狂热于领土好比醉于劣酒》的论说,就当时的钓鱼岛、竹岛纷争问题,他主张不要阻碍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因为文化交流是“超越国境的灵魂往来通道”,并提醒老百姓要小心那些为私利煽风点火的政客们。村上的这篇寄稿在国内外反响不一,多数人认为村上春树有文人的正义感,敢于批判政府的愚行。但村上春树寄稿的初衷究竟是什么,先看他在寄稿的开篇:“尖阁诸岛(这是日本人对钓鱼岛的称谓——笔者注)争端正进入白热化,接连又出现了关于中国很多书店下架了日本作家书籍的报道,作为一个日本作者当然是感到不小的震惊。这是由政府主导的有组织的排斥还是书店自主下架的,详情还不得而知,所以现阶段还不好评论是与非。”这里“不小的震惊”,说到底,即村上春树又一次体味到中国的不可思议或难以捉摸甚至可笑,触及到他的个人利益,所以不得不出来论说两句。然而日本作家的书籍在中国下架的报道是否属实,他应该去亲自调查才有发言权,就像他的那次中国之旅,仅仅是东北边境一带的粗略见闻,他就以偏概全给全中国下了定义。
 
对于心目中的他国形象,好在村上春树也有过客观的发言:“当然我的印象有可能是片面的、错误的,我无意把自己怀有的印象原封不动地强加于人……我写这篇文章不是这个目的。实不相瞒,我这个人较之坚固的,更是动摇的,较之恒常的,更是一时性的,较之正确的,更是不正确的。而且,这终归是‘我的旅行’,不是‘你的旅行’。我无权也没有资格把什么强加给你。何况,事物印象往往因何时看和怎样的角度看而截然不同……”但遗憾的是,这句话是写给他的墨西哥之旅,而非中国之行,他心里的天平照旧是失衡。
 
 
四、结    语            
 
 
综上所述,村上春树对中国的认识,有夸张,有偏见,但也有根据,作为对我们国人的警示也很有必要。但他的中国认识又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他自身的问题。身为享誉国际的日本个性作家,村上春树没有摆脱日本传统历史的语境束缚,也没有超出社会大众视域内的中国观范畴,他仗恃日本人长期以来的优越感,带着偏见与傲慢完成了《边境.近境》中的中国书写。
(完结)


 

#{{item.rowno}} {{item.content}}

{{item.reg_date | date}} {{item.acc}} {{item.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