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鹿儿岛摄影出张记》
为编辑中学图书馆用日本地志,2012年7月,我和一名同事赴鹿儿岛县分两天采访那里的绿茶生产农家和鲣鱼加工场。
知览町位于萨摩半岛南部,属南九州市。从鹿儿岛市驱车出发,经指宿有料道路南下一过川边IC,映入我眼中的,到处都是一面展开的绿茶生产基地,还有那点缀在万绿丛中几点红的茶叶收割机。
说起采茶,我头脑中原本只有“丘陵地带”和“手工采摘”的记忆。但是在这里,大型机械采摘的茶叶,由卡车运到附近的加工场,在经过筛选,洗净,蒸煮,揉捏,烘干等一系列加工程序后直接商品化。这就是有名的“知览茶”的诞生。
1970年代以后,日本的绿茶生产因劳动力的减少,呈逐年下滑趋势。而知览町,则通过采用大型机械提高劳动效率,绿茶生产稳步上升而至今。不仅如此,1996年-1998年,2004年-2010年(采访当时的数据),“知览茶”在全日本茶评会上连续多年被评为日本第一,名声显赫。
在谈及“知览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秘诀时,JA南萨摩知览茶业中心桑代纯一主任说,“只有对年轻人有吸引力的工作才有未来吧”。
第二天,自南九州市向西,经225国道继续向西南方向行进,我们来到了鲣鱼生产日本第一的枕崎市。
枕崎市使用自江户时代以来的传统方法生产“鰹節”,即鲣鱼干。将鱼干再刨成一片一片刨花状的食品称鰹魚片。最高品质的鲣鱼干叫“本枯节”,生产期最长要花到一年左右。
在枕崎水産加工業協同組合小湊芳洋参事的帮助下,我把从冷冻船上的卸货,市场的竞卖,到加工企业工人手工分拣,蒸煮,熏制,窖藏,晒干,刨花等详尽而有序的全过程都给拍了下来。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看掰开后的“本枯节”。鱼身呈琥珀色,像宝石一样熠熠发光。
采访当时,枕崎市的“鰹節”生常量大约占到了全国的4成(16142吨,2011年)。查了查现在,已上升到一半左右(34692吨,2018年)。
枕崎市的鲣鱼料理当然也非常多。我最喜欢的,该叫做个“剁酱鲣鱼头”。它最大的卖点,大概是让食客们享有一种“嘬骨”的豪爽感吧。
在高度发达的现代日本社会,像这样能以近乎偏执的精神恪守日本固有的饮食文化传统,亦即是保证“和食”文化遗产原汁原味的努力值得赞赏。这是我当初采访前的出发点和成文后的归宿地。但如果换个角度来温故的话,无论是强调机械的“知览茶”,还是强调手工的“本枯节”,我倒是觉得都可以知新为日本式严格管理下第一产业“品牌战略”成功的好例子,值得中国认真学习和借鉴。
采访结束后,作为对自己的奖励,顺便去了附近有名的指宿沙浴温泉。沙浴,顾名思义,就是把身子埋入温热的沙子中解除疲劳。当时恰值干潮,看海里波浪起伏,身边似有小的间歇泉眼时涨时落。袅袅白烟升腾之际脑子开始迷糊,入梦后又仿佛在头脑中浏览过某种幻想的风景。一天的疲劳,一下子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注: 详情敬请参阅,第15回日本学校图书馆出版受赏作品,帝国书院『地理系列丛书,日本地志,全九卷,1. 九州篇』,2015年。
#{{item.rowno}} {{item.content}}
{{item.reg_date | date}} {{item.acc}} {{item.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