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的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以及作家、读者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日本东京的王海蓝,很荣幸被选拔到“江苏文学院首届华语青年作家到访项目”中来,感谢江苏文学院的信任与鼓励,感谢江苏省政府的资助与支持!
在接下来发言的几分钟时间里,我想谈两点:一是我对这次华语青年作家到访项目活动的认识与看法,并对这一个月的釆风、交流活动,表达一下我们的决心。二是简单说说我本人以及我所在的日本华文文学笔会的状况。
第一点,正如刚才几位领导所说的那样,海外华语青年作家到访项目是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能够体现出江苏文学院国际视野的一项很好的文学活动。我们知道,华语文学、华语作家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它们还被称作移民文学与移民作家。随着国际社会全球化的发展,移民文学与移民作家在各国都越来越被重视。去年(注:2017年)我参加了在江苏师范大学召开的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提交过“日本当代移民文学初探”的研究论文,日本这个原本有着狭隘民族意识的岛国,在移民文学关照层面上却是宽容的、大度的,他们可以把日本最高文学奖“芥川奖”颁给我们中国人杨逸,也可以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藉日裔石黑一雄当作他们日本的骄傲,换言之,日本文学界拥有国际视野,它们将日本文学这个小语种的区域文学提升到全球的战略高度,以谋求更多的关注与发展。
移民作家的生存模式是跨国的,他们在母国与所在国之间游走是一种常态,他们对自己的母语文学创作也不离不弃。近年来我们国家对海外的华语文学、华语作家在这些方面越来越重视,给予他们浓厚的人文关怀,给他们提供各种便利的文学平台。比如文学杂志上刊登华语文学作品,举办移民文学研讨会、座谈会等。而江苏文学院更是有着国际前瞻性意识,隆重推出“以感知江苏为主题”的首届华语青年作家到访项目,为我们这些海外青年作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我们将来的创作素材或源泉可以不再是停留在过去对中国的记忆或者对当下中国的听闻和想象,而是可以去亲身感受祖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新气象新变化,可以更真切地确认自己作为中国人的根所在。所以江苏文学院这一项目,我认为将会促进海外华语青年作家队伍的创作更深入、更全面的发展与壮大。这应该是在中国海外华语文学史上的一个具有伟大意义的善举。
江苏是美丽的江南水乡,当我从东京乘坐航班抵达南京机场前的十几分钟,透过机窗从高空向下望去,发现每看到一片村落或住宅小区,都必有一湖碧水、一片绿林,环境怡人。江苏又是是吴韵汉风、人才辈出的宝地。有名的古代文人且不必说,单是当代知名作家就有很多,比如毕飞宇、范小青、苏童、叶兆言等,都是我们文青的偶像。能来到江苏采风、交流,是我们最大的幸运,这次我们几个海外作家将会用眼睛观察江苏,用心灵感知江苏,以笔当歌,积极配合江苏作协的要求,为将来发表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以宣传江苏的自然风光、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而做好充分的准备,让更多的人感知江苏、了解江苏。
第二点,简单说说我本人与我所在的日本华文文学笔会的状况。
我是山东人,1997年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进入山东艺术学院(前身是山东艺校)工作,期间又去山东大学文学院攻读文艺学在职研究生。2003年留学日本,直接入读国立筑波大学,硕博连读,取得图书情报学专业文学研究方向的博士,2011年进入复旦大学中文系,从事比较文学专业博士后研究工作,2014年出站后重返日本,现居东京,在日本华文文学笔会做些事情。
因为读到博士后阶段,我一度以文学评论为主,特别是村上春树研究与日本华文文学研究,本人的村上春树受容研究在日本曾引起主流媒体关注,被朝日新闻、日经新闻、NHK广播电台、新华社东京分社等追踪釆访过八次,也出版过日文学术专著《村上春樹と中国》。但我个人因为是文学专业出身,对创作又情有独钟,大学时代就在《山东青年报》等发表过散文作品。在日本留学期间,作为一个在叽里呱啦的日语之中听说读写、起居饮食的人,偶尔拿起笔,用我们智慧的方块字写点东西,真是一种久违的享受。记得2009年在日本华侨举办的“中国心·赤子情”国庆60周年征文大赛中获奖,之后看到日本新华侨报的整版刊登我那篇《堪比藤野先生的绵拔先生》时,一种回归文学创作的欲望当时变得那么强烈。当我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之后,于2016年夏秋之交加入日本华文文学笔会,除了文学评论外,有散文、诗歌、翻译作品发表在一些报刊上,2017年获得首届“千代田杯日本华文文学奖”优秀奖,一直很想好好地圆自己的文学梦。
刚才提到的日本华文文学笔会,这是到目前为止日本唯一的华文文学社团组织,创立于2011年。优秀作家云集,作品层出不穷,比如被视为当代周作人的知日派随笔家李长声,他留日三十年出版了近四十种专著,另外还有随笔作家姜建強、张石、万景路等,小说家陈永和、亦夫、哈南、孟庆华等,散文家黑孩、华纯,诗人林祁、季风等六十多位作家,他们的作品越来越受到海内外刊物的青睐和研究学者的重视。我个人在日本华文文学笔会里是多面手,既担当着文学评论与宣传工作,又有小众的文学创作,还参与组织或主持笔会的日常文学活动。
总之,在世界华文文学这偌大的花园里,来自五湖四海的每一位华文作家、学者都是这世界上最特别的花,愿我们每一朵花儿,在异国他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传承中华文化,再铸华文文学新的精彩篇章!
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王海蓝
2018年10月16日
#{{item.rowno}} {{item.content}}
{{item.reg_date | date}} {{item.acc}} {{item.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