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访问量:105847

快讯:为方便阅读,可将“东京亮点”的链接保存在手机桌面上(不占容量)方法是:点右上角>点浏览器>选发送>再选保存桌面>OK了。

刘道具与李灯光
阅读量:105848
作者:李性亮
2022-08-04
小小说二题

刘道具与李灯光

《刘道具》

刘道具,名文才。他的本职工作是做道具,因道具做得逼真,精湛,像一件件工艺品,剧团里干脆称他刘道具。

刘道具除了道具做得好,还写得一手好字。一到演出,领导就安排他写海报,写幻灯词。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左邻右舍都请他书写对联,他就颜体柳骨魏书草书行书隶书龙飞凤舞一挥而就,时常弄到深更半夜。耽误休息,贴了纸墨,他从无怨言。

在剧团刘道具人缘好,领导印象也好,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剧团支书想培养他加入组织。找他谈过三次话,可他总觉得自已条件不够,过了好久,才把入党申请书交给支书。

一次,支书又找他谈话,他便先开口说,先不要介绍我入党,还是给我介绍一个老婆吧。支书认为言之有理,便决定先解决他的个人问题,再解决他的组织问题。于是,就亲自当红娘,介绍自己的远房表妹给刘道具。

约好见面那天,刘道具乡下的朋友捎口信说要来吃中饭,刘道具感到为难,便向支书道出了实情。支书便大方地说,来了就到我家共进中餐。

支书老伴已故,儿女在外地工作,也是光棍一条。临近中午,支书的远房表妹因故不能赴约,支书叹息一声,便到街上买酒去了。俄顷,来了两个小伙子,刘道具以为是支书的客人,便请他俩就席。支书买酒回来,见到两张生面孔,以为是刘道具的朋友,只点头笑了笑。接着,就饮酒吃饭。席间,刘道具和支书都未说话,两客人也未说话,吃完便走了。这时,支书便说,你不送送他们?刘道具吃惊地望着支书说,你的朋友我送不合适。支书脸一沉,带着浓浓的酒味说,你这人真好笑,我招待了你的朋友,你现在却不认识他们了!刘道具却说,支书,我的朋友没来。支书火冒三丈地反问,那他们是谁?刘道具说,好像下乡演出见过。支书更火了说,事先你就说他们要来,现在何必装不认识呢?

就这样你一句来,我一句去,刘道具和支书吵得怒目圆睁,不可开交。反正,全剧团都知道刘道具带了朋友到支书家吃饭,还否认是自己的朋友。由此,支书对刘道具的印象也彻底改变了,认为他思想意识太差,为他介绍远房表妹的念头也打消了。入党的问题更是泥牛入海无消息。

两年后,下乡演出,那两个小伙子找到刘道具,拖他到家里去喝酒。刘道具问他们,那次去剧团找谁,为何不说话?小伙子告诉刘道具,他们从未进过县城,就相邀去玩,谁知,在车上钱被小偷扒了。县城里又没熟人,就想到剧团找人借钱。见到是刘道具又不好开口,故吃了饭就走了。

刘道具回到演出地点,就马上找到支书,向他诉说那次来客的真相。支书见刘道具满脸通红,酒气冲天,便满不在乎地说,算了算了,已经过去了。心里却说,不是你的朋友,怎会请你喝酒呢!

后来那两个小伙子,只要来县城,总要来看看刘道具。支书就指给大家看,说这两个人就是刘道具那次的两个朋友。

一传十,十传百,城里都知道刘道具是个不诚实的人了。从此之后,先进工作者再也没有评上。不惑之年,才找了个农村寡妇,终于成了个家。



《李灯光》

前些年剧团比较吃香,没受电影电视的冲击。爱看戏的观众相比现在就多得多。看戏的多自然戏票就吃紧。

李灯光在剧团一不是领导,二没有靠山,三不是主角,要弄几张“指导券”,确实希望渺茫。可李灯光偏偏天生爱交朋结友,且人又大方,所以新戏上演找他要戏票的,动不动就有好几起。李灯光搞不到“指导券”,就自己拿工资去买。那时月工资才三十三块半,虽然一张戏票两毛五,他却场场戏要买四五十张票放在身上,才可开销。开演前他送出一部分,剩下的戏票就到剧院门前等新朋旧友来取。别人问多少钱?他就慷慨地说小意思,算了算了。如此这般,不到半月,工资就所剩无几,甚至囊空如洗。

幸亏那时李灯光还没结婚,一个人吃饱了,也就一家人吃足了。若是到了下半月,囊中羞涩时,他不是向同事借款,就找由头到朋友家玩,挨到吃饭时刻,朋友只要问一句在这吃饭吧?他便说:“行。随便买三四个菜吧,不要搞得太客气了。”

外地剧团来演出,朋友要他弄票,李灯光也满口答应。可是要票的多了,他一时又拿不出现金买,就向单位出纳借。又是先送出一部分票,剩下的就在开演前站到剧院门口等朋友来取。朋友们以为是李灯光的外地同行送的,都不拿钱给他。而李灯光又碍于情面,也不好开口向朋友讨钱。常到发工资那天,财务室左扣右扣,李灯光签了工资表后,就只剩几块钱了。有时扣光当月的工资还不够,还要等下月再扣。

经济拮据,债台高筑,李灯光几乎承受不了了。其师见他活得太寒酸,就介绍他帮人做煤球。县煤球厂离城里又远,又要排队,弄不好等上一天,还买不到煤球。故许多人就干脆买散煤请人加工。当时县城的人不太富,做一个煤球只给五厘钱,大汗水流一整天,可获五元多钱。李灯光在师傅的劝说下,也就不辞劳苦,一连干了几天。正当他满手血泡,满脸被太阳晒得非洲朋友样时,县人民医院的顾主告诉他一喜人的消息,说有件事比他做煤球松快多了,一天只花个把小时,且收入多则六十元,少则二十元。

李灯光喜滋滋地问:“世上哪有这等好事?比县委书记的工资还高?”

医生说:“是的。就怕你不干。”

李灯光深怕失去这个机会,便不假思索地说:“干,只要不是叫我去杀人,什么事我都干。”

那医生告诉他,杀人倒不是,却是叫他去埋人。

“一个人怎么去埋人?”李灯光感到疑惑。

“不是叫你去埋大人,是叫你去埋小孩。”

经那医生介绍,李灯光果然干上了埋人的差事。果然一天埋三个小孩子,得六十元,埋一个就二十元。离医院不远就有荒山,果然又只是花个把小时。埋一个小孩,他挖一个坑,埋三个小孩,他也是挖一个坑。不同的只是把坑挖大些就是了。

戏剧不景气了,过去找他买票的朋友也不跟他来往了。都说跟埋人的人来往晦气。然而李灯光毫不在乎,只要有小孩死,他就去埋。

经济大潮来临,李灯光又不会做生意,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埋人的专业户。

十年下来,李灯光成了小城富翁。

作者简介
李性亮  湖南省资兴市原文联主席,资兴市作家协会主席,郴州市拔尖人才,郴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二级作家,已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剧本近两百万字,其小说多次被《作家文摘》《书摘》《每周文摘》《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选载。

#{{item.rowno}} {{item.content}}

{{item.reg_date | date}} {{item.acc}} {{item.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