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访问量:604

快讯:为方便阅读,可将“东京亮点”的链接保存在手机桌面上(不占容量)方法是:点右上角>点浏览器>选发送>再选保存桌面>OK了。

《自行车有感》 陈祖蓓
阅读量:605
作者:陈祖蓓
2025-03-03

《自行车有感》 陈祖蓓


我的自行车

大概有三个月没骑自行车了,轮胎的气不够,才骑了一小段路,就感到有点喘。该去充气了,上次去的时候,店里的小伙子说,最好一个月充一次。因为不是每天骑,所以我没有把他的忠告放在心上。
工作结束后,我骑车去了一家自行车车行。到了店门口,我径直推着车进了店。“你要修车吗?”还是上次的那个小伙子。“不是,我要充气。”我说。免费自助充气机在门外,但外面太冷,我想用店内的充气机。小伙子什么也不说,把我的车推到门口,很自然地蹲下帮我充起气来。自助充气机的空气出口只要插到车胎的气门,瞬间就能把车胎喂饱。两个车胎,加上开闭气嘴封帽,也不到一分钟。我谢了他,又说,“我想买辆新车,你能给我点建议吗?”他看了看我的车问,“是哪儿坏了吗?”我说,“没坏,但是车链条外壳的涂层有几处剥落了。”他看了看我指的地方说,“你去百元店买张漂亮的贴纸吧。你的车Bridgeston,一个很好的牌子,刹车、链条都很好,同款车,现在要卖7、8万日元呢!”

我这辆车大概是在六年前买的,当时店内的自行车大多是2、3万日元,而我这辆是4万5千日元,当时看中的是它会自动点灯。日本的交通规则中,夜里骑车必须开灯,比较便宜的车,大多需要手动开灯,有点麻烦,而这款车在明亮度降低时,就会自动点灯。
这辆车用的最多的就是疫情期间,坐电车几站路的地方,我都是骑车去。一则可以少跟人接触,二来也是为了锻炼身体。现在回想起来,我并不太爱护它。公寓里有两个自行车停放处,一个在室内,一个在户外。因为嫌放到室内麻烦,也抢不到好位置,所以一直放在室外的停车处,而且总是占最方便进出的位置,那也是一个太阳暴晒、风雨吹打最厉害的地方。眼不见为净,锁都锈了,也不在意,直到去年发现链罩的涂层剥落。

话说回来,自行车店,做生意就应该是以卖车为主,但是日本的自行车店似乎有点不同。曾经看过这样一个电视节目,有个外国人专门在东京市中心的自行车店做调查,发现他所在的一两个小时内,虽然店内客人络绎不绝,收银台却一次都没打开过。来的客人大多是来修车或充气的,店里的师傅忙得不得了,又是修车又是擦车又是帮助充气,都是不要钱的。当然,换轮胎什么的,是需要付钱的,但是一般的修理都是免费。
我家附近竟有三家自行车店,大概是因为周围学校多、小区多、居民多的缘故吧。每家店的门口都放着自动充气机,我都去过,我的自行车也是在其中的一家买的。里面的店员几乎都是和电视节目里介绍的一样,不卑不亢,也不太热情,但是只要我开口说请帮我充气,他们都是二话不说就来帮忙。

在日本,虽然也有共享自行车,但是并不像国内的那么浩浩荡荡。日本人还是以拥有自己的自行车为主。3、40年前,我刚到日本,那时正是中国号称自行车王国的时代,但我却发现,中国个人实际拥有自行车辆的数量不及日本人。那时,在上海,一个家庭能拥有一两辆自行车就很了不起了,而日本,几乎每个人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一家四口人的话,就有四辆自行车。就是今天,这个情况也没什么变化。公寓大楼下面必定有停放自行车的车库或车棚。一户建的房子外面,也会横七竖八地停着好几辆自行车。跟中国不同的是,日本很少有专门的自行车道,自行车一般都骑在人行道上。上下班骑车的人也不多,大多是上学或购物时用。因为没有国内的自行车大军,自然就少了点气势。

今天,在上海,大概拥有自己的自行车的人已经凤毛麟角,甚至想要找一家自行车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了,但是在日本却依旧有这个需求,这也是日本的自行车行不会消失的缘故吧。

#{{item.rowno}} {{item.content}}

{{item.reg_date | date}} {{item.acc}} {{item.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