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访问量:610

快讯:为方便阅读,可将“东京亮点”的链接保存在手机桌面上(不占容量)方法是:点右上角>点浏览器>选发送>再选保存桌面>OK了。

《永亮的三言两语》之九 作者:李永亮
阅读量:611
作者:李永亮
2025-08-03
《永亮的三言两语》之九

作者:李永亮


《恩师先认出她来》

这是卢思第一次在“东京亮点”上发表文章。那天是目黑七人展撤展的日子,我们一行在驱车前往车站的路上(吕娟开车),卢思突然说有一篇纪念相原老师的文章,想在“东京亮点”上发表。我不加思索地回答:好啊!当天晚上卢思在微信里发来了她的纪念文章以及二十年前的一些NHK中文讲座里的剧照。我并不认识相原先生,但卢思我们是熟悉的,她来日本后不久就在我们的演艺公司参加了京剧的演出。所以那几年NHK的中文讲座节目,我也偶尔会看上几段。卢思的文章写得很好,不仅仅是情深意切,而且遣字造句都十分流畅,尤其是最后一节,她去疗养院看望恩师,当恩师坐着轮椅从她眼前经过时,她却没有认出,而是恩师先认出她来:这不是卢思吗?其中原委,我们不堪想象,看到这里,我的眼睛也禁不住湿润了....

相关文章请点击这里



《是一镜子,是一帖良药》

元山里子是一位著作颇丰的旅日作家,但鲜为人知的是,她同时又是一位有着真知灼见的文艺评论家。阅读里子老师最近撰写的文艺评论文章《诗意留白的永恒共鸣》,我感觉我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动。这不仅是因为她写这篇评论文章的契机,是起源于去年四月看了我们第三部十四行诗的演出,而且是因为她书写的侧重点是对于一位朗诵演员的评论。我想喜欢艺术的朋友们多少会读过一些评论文章,但对于朗诵的评论文章可谓是凤毛麟角。古人说“文以载道,以道衡文”,一篇好的评论文章是一面镜子,是一帖良药,它能够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引领新的风尚和新的追求;一篇好的文评论文章其实还是一座连接情感与理性的桥梁,无论是创作者还是读者,甚或是朗诵者,都可以从中接受不同的艺术熏陶,开拓自己的视野。在此我向我尊敬的元山里子先生,表示深深的感谢和折服.

相关文章请点击这里




《家中难得的一件宝贝》

如果问九零后的年轻人:“什么是收音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恐怕会一脸茫然:“你说的是啥”?而对于我们这些五零后六零后的中老年人来说,收音机可是家中难得的一件宝贝,在那个缺少娱乐缺少色彩的时代,除了运动与革命,还是革命与运动。记得收音机中的无线电广播节目,有“每周一歌”,也就是每星期听一首歌;还有“故事会”,就是每天晚上有三十分钟时间的听故事。即便是这样,那时的我们也已经是心满意足了。怡萍女士诵读的《收音机诉说的回忆》,让我们又衍生了许多新的感慨与美妙。第六部十四行诗“有一种音乐”,将于6月28日在中国文化中心演出,详情请朋友们参照宣传单,我们不见不散!

相关文章请点击这里



#{{item.rowno}} {{item.content}}

{{item.reg_date | date}} {{item.acc}} {{item.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