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访问量:114212

快讯:为方便阅读,可将“东京亮点”的链接保存在手机桌面上(不占容量)方法是:点右上角>点浏览器>选发送>再选保存桌面>OK了。

散文 “一字之师”
阅读量:114213
作者:弓也直
2022-06-16
散文《一字之师》  
作者 张逊(弓也直) / 诵读 志军

       日前与朋友在池袋小酌,谈及了长野县的诹(zou)访湖。在感慨诹(zou)访湖间歇泉的神奇之余,朋友指正我诹(zou)访湖的诹(zou)字不该念诹(qu)。凡字认半边,念了几十年诹(qu)访湖,真是贻笑大方了。
        立川附近的诹(zou)访神社,是我经常去买古董的地方,难怪一直买的都是赝品,连名字都念错,能买对才怪呢!
       这让我联想起中国历史上很多有关一字之师的故事。
       
       最早关于一字之师的典故,出自唐朝诗僧齐己的《早梅》诗,其中有一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他的友人郑谷看了,觉得“数枝”不好,突显不出早梅的主题,不如“一枝”为妙。齐己叹服郑谷的才华,从此称郑谷为“一字师”。
       历史上最有名的一字师故事,当属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修撰的《严先生祠堂记》,其中有一段范仲淹赞颂严子陵的话"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李泰伯读后说:“云山、江水,从内容上说很恢弘,用语也很大气,但下面用一个‘德’字接应,显然不够充分,有没接住的感觉,不如换成‘风’字准确。”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范仲淹改过来后,果然意境完全不同,因此拜李泰伯为“一字师”,并以千两银子酬答,这可算是古今中外最昂贵的稿酬了吧!
       近代大学者郭沫若在创作话剧《屈原》时,也曾听取过婵娟饰演者张瑞芳的意见,把"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成"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后来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以示感激。
       
       一段文字里,用词不妥处,确实是需要认真修改的。毕竟汉字的意思太多,谁都不能穷其奥义。如果能在不自觉的谬误中得到他人的指点,实在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一个人,有不认识的字,一点儿不奇怪。《康熙字典》收录了47035个汉字,几乎每一页都有我们读不出来的生僻字。读不出来,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我们从儿时向父母咿呀学语,到今天能读书看报,在酒桌上侃侃而谈,跟天南地北的人摆龙门阵,每一个字都是学来的。
      
        因一字而拜一师,的确有些夸张,更多的该是感激和敬重吧。但无论如何,最不要做的,就是吹笙的南郭先生,不懂硬装,害人误己。
       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聚一起喝酒,都能喝出两个老师来,也算是我的造化了。愿每次都能如此,嗜酒如命的我,打算喝到老学到老!


画作者  杨永居

#{{item.rowno}} {{item.content}}

{{item.reg_date | date}} {{item.acc}} {{item.ref}}